本报记者 王宁
2022年,全国大豆产量2028.5万吨,创历史新高,较上一年度增加23.7%,大豆自给率相应提升3个百分点,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包括“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等多项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如何帮助相关产业主体管理价格风险等问题,恰恰是期货市场的强项。
扎根大豆产业 服务涉农主体
作为从大豆等农产品期货起家的交易所,过去一年中,大商所始终秉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的理念,在农保计划中针对性推出大豆振兴项目,为扩种大豆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4月,大商所即启动了大豆振兴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确定立项名单后,相关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宣讲推介等活动。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50家合作社和8.6万余户农户通过参与“保险+期货”,在播种期间即获得了覆盖价格和产量两端的收入保障。面对改扩种大豆,他们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告诉记者,“保险+期货”让他觉得踏实、放心。去年,他参加了太和县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积极为600亩大豆投保,自己缴纳了6000元的保费,最终获得了12000元的理赔。
数据显示,在大商所和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参保农户只需自缴约2079万元,相当于总保费的约20%,预计将获得2900余万元的赔付总额。一些地区虽然遭受了减产等损失,但在“保险+期货”的保护下,当地参保农户依然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种植收益。
记者还发现,经过多年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保费来源已逐步实现向“多方共担”升级,社会各界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在2022年的11个大豆振兴项目中,财政资金支持比例首次突破50%,为历年最高。
帮助大豆产业企业享受到期货市场的发展成果,也是大商所努力的方向之一。除了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增设交割库,为更多生产和贸易企业参与交割提供便利,大商所还通过开展“企风计划”,组织期货公司直接为34家大豆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通过扩充大豆相关品种产融培育基地数量,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商所积极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下称“平台”)做好产业服务。去年4月,平台达成首笔依据豆一期货价格定价的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基差交易;去年11月,与九三集团基于平台合作共建的九三交易专区顺利上线。这对于推广基于国内期货价格的大豆基差贸易,推动大豆产业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服务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工具体系 提升全球影响力
随着2022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正式成为法律条文,为期货市场支持服务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周之后的8月8日,大商所即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为大豆产业搭建起了较为丰富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短短几个月,三个期权品种的市场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以黄大豆1号期权为例,其2022年12月的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79万手和3.94万手,较上市初期的8月分别增长了274%和181%,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数也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大豆企业借助期权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而随着去年9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开放,以及12月前述8个品种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大豆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大豆生产、进口和消费的行情趋势能够通过中国期货价格及时传递。全球大豆产业主体参考中国行情安排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以及我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黏性韧性,均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大豆系列品种“中国价格”和“中国品质”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唐启军看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豆一期货将提供更好反映全球供需格局变化、更为公允的价格,起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大豆、增加种植收益,以及引导加工企业分级合理使用大豆资源的效果,从而服务我国大豆产业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助力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切实服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以及大豆油料扩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期货力量。
(编辑 李波 袁元)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