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协会表示,开展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并起草《指引》及配套文件的初衷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全面评价信托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实力。
据了解,信托业协会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指引》及配套文件起草工作,相关规则几经完善,于2016年开始试行推动。如今,已经进入第三年。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简称《指引》)显示,行业评级体系涵盖四大板块、11个指标的内容,包括资本实力板块(CapitalStrength)、风险管理能力板块(RiskManagement)、增值能力板块(IncrementalValue)、社会责任板块(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短剑”(CRIS)体系。
《指引》本着简单易行的思路,将信托公司划分为A(85(含)-100分)、B(70(含)-85分)、C三级。
其中,资本实力板块,包含净资本(9分)、净资本/风险资本、净资本/加权信托风险项目规模(6分);风险管理能力板块,包含信托项目正常清算率、信托项目风险化解率、固有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增值能力板块包含净资产收益率(7分)、信托业务收入占比(6分)、营业费用收入比(6分)、人均信托净收益(7分);社会责任板块,该指标主要针对社会价值贡献度。
信托业协会认为,开展行业评级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政府、社会公众对信托业的认知和了解,强化信托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定位,促进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目标性监督管理,引导信托公司提高综合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