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2023年7月20日,“金融数字化安全合规与治理专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在会上深入阐述了科技治理新范式如何助力银行数字化安全合规发展。

金融数字化安全合规与治理专题大会现场 摄影/郭冀川
魏凯提到,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推进,银行机构的信息科技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时代下也应重新构建现代化科技治理体系,以更好地支撑银行数字化安全合规发展。
魏凯介绍,现代化科技治理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治理边界的扩大,从传统的信息科技治理逐渐演变到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治理;二是治理议题的丰富,包括数据隐私和共享、科技伦理、可持续发展、技术安全风险、价值效率等等;三是治理模式的变革,数字时代的科技治理需要多元共治,包括监管规则设定、市场行为调节、企业自治以及行业自律。
科技治理体系在发展演进的同时,科技审计体系也需要同步发展才能与之适配。魏凯提出,以数字化合规审计、数字化风险审计、研发运营审计、数字化绩效审计、数字化战略审计为主的“数字化审计”体系,可以促进审计理念转型,推动审计方式方法创新,致力于以审促治,提升科技治理效能。
魏凯说:“银行业数字化安全合规发展需要各方共建共治、共创共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持续加深与各方合作,围绕科技治理领域开展更多创新研究工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审计与治理部主任杨玲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银行领域,不断革新银行业务的服务商业模式,甚至是行业格局。
杨玲玲分析,一方面,新技术、新模式在为银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安全和合规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评价已经成为监管和公司治理层的关注重点,也是银行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数字化转型的评价不只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需求,也来自监管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原银保监会2022年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都有提到,要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定期的规划、评估。通过评估能够督促落地实施,改进当前的工作,为制定未来的比较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杨玲玲说。
据悉,信通院云大所联合多个银行在2021年开启了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有效性课题,进行数字化转型评价,站在全行级的角度对标数字化转型成效,确定业务条线在战略执行上和全行级战略是否保持一致,另外,也进一步明确各条线之间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数字化转型成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是否一致。
杨玲玲说:“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技术、数据、业务三方面的融合。评价业务板块的数字化能力,就要分析它在每个部门、每个条线数据应用、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有对应的评价模型评价业务部门对行内数据平台、技术平台的应用能力和成效,通过评价模型引导业务部门更好地去使用现有的技术平台、现有的数据中台,发挥业技融合的最大价值。”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