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在8月27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正式发布高精尖产业发展蓝图。
事实上,早在8月中旬,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形成4至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此前,广东、浙江及重庆等多地也发布了相关方案或规划,明确以“高精尖”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热潮奔涌而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为此,各地纷纷因地制宜,依靠自身发展条件提出发展高精尖产业,以便在未来竞争中获取领先优势。
“各地逐渐淡化GDP评价指标,转向高质量发展,故积极规划高精尖产业发展方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主要是想通过高精尖产业带动供应链条,打造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地区的人均产值,抢占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高地。
以北京市公布的十大高精尖产业目录统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收盘,A股市场4454家上市公司中,按证监会行业分类,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公司数量达360家、新能源汽车所属的汽车行业公司数量达212家、智能设备行业公司数量达105家、新材料行业公司数量达98家、科技服务行业公司数量达72家、集成电路行业公司数量达64家、医药健康行业公司数量达42家、节能环保行业公司数量达40家、人工智能行业公司数量达1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数量达6家。
此外,新三板挂牌企业也聚焦重点领域研发创新,成长性突出。7311家存量企业中,超七成分布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且整体业绩延续高质量增长态势。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精尖产业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刘向东认为,未来,资本市场支持高精尖产业大有可为。例如,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重要的资金赋能作用,有效解决高精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已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将为更多高精尖企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大的投融资市场支持,促使他们聚焦主业加大创新,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看来,要加快推动资本市场对高精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产融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债券融资对于高精尖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设立专门的优惠债券给予这类企业支持,进而促进实体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及十分之一,所以要继续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全面实施“注册制”,帮助高精尖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盘和林建议,对有技术但尚未盈利的高精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还可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早期扶持,帮助高精尖产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