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会玲 见习记者 许伟
港股公司华领医药的创新药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下称“多扎”),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市场普遍关心,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糖尿病创新药,多扎上市后如何与国家和地方医保局谈判,确定价格。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华领医药创始人和CEO陈力博士。陈力博士详细解释了创新药的定价原理,并对多扎上市后,达到一个合理的销售价格和规模保持乐观。陈力博士表示,华领新药多扎的推出,不仅不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医药支出,还有望对降低医保总体费用做出贡献。
创新药是高端制造业核心
对于创新药,首先要理解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巨大推动力。陈力博士表示,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的GDP构成,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现代制造业,而现代制造业中,包含了巨大的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环节,由此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中国的前进方向,就要进军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特别是创新药,就是高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欧美高端制造业中利润最丰厚的一块之一。
陈力博士认为,中国是制药大国,但是还不是创新药大国。“我们的仿制药已经做得非常好,但是原创新药开发还有待加速。”
陈力博士表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地,使得像华领医药这样的没有自己实验室和工厂的生物技术公司,可以借助CRO和CMO公司的服务,尽快满足患者需求。他认为,在创新药的推广和定价问题上,国家也会考虑到这些服务性企业从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从数据上看,制药巨头诺和诺德2019年营收193亿美元,净利润61亿美元,礼来2019年营收223亿美元,净利润83亿美元,全球糖尿病药的利润大部分被这些国际糖尿病药巨头瓜分。华领医药的多扎,作为一款正在中国开发的首创新药,会有希望让中国企业进入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享高端制造业的附加价值。
控制慢性病利国利民
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合计糖尿病市场规模约为695.9亿元。如果统计因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其他疾病,费用会更高,如果把看护等间接消费再纳入统计,糖尿病对全社会造成的损失将更为惊人。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表的最新版糖尿病数据显示,2019年度,全世界有10%的医疗保健支出与糖尿病相关,总支出金额达7.6千亿美元(约合5.18万亿人民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为成年糖尿病患者(20-79岁)支出的医疗保健费用位居世界第二,高达1090亿美元(约合7430亿人民币)。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教育支出为3.49万亿元人民币,科学技术支出预算9529亿元人民币。糖尿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可见一斑。
事实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患者消费金额高,新患者的增长态势也非常惊人。根据IDF数据,2019年中国已有1.16亿2型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40年该人数将达到1.51亿人。
从年龄和性别上看,糖尿病在40到59岁的男性人群中最为高发,特别是45岁左右的男性高发突出。此年龄段的男性,正是社会劳动力主体,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该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大量增加,对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伤害,间接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有的医学资料表明,糖尿病是一种退行性慢性病,现有的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发展到中晚期,往往对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心脑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可能引发上百种疾病。
对此,陈力博士指出,药品定价中还需要考虑到药品对全社会的影响,涉及非常深远,这也是药物经济学需要考虑的问题。陈力博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测算:以糖尿病为例,一个糖尿病人一年用药可能只有1万元,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用于并发症治疗的费用一年可能要10万-20万元。所以,如果能将尽可能多的病人长期控制在早期,那将会为医保和个人省下大量费用。如果通过合理用药和治疗,每年控制住50%的初发糖尿病人,不发展成中期后期,也会对医保控费、降费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他认为,药物经济学在建立定价模型时,必须要考虑对糖尿病进行早期控制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加大对慢性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投入,从长期来看,是最经济、最划算的。控制慢性病,能极大地从源头减轻全社会的医疗负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从华领医药已经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针对新发病还未曾用药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试验,多扎取得了令人非常振奋的数据。有临床研究者表示,一些患者在临床试验出组后的血糖值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
陈力博士表示,尽可能多地将患者控制在早期阶段,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有巨大的帮助。这些都可能成为多扎上市后,医保定价方面考虑的因素。
与拜耳强强联合
2020年8月,华领医药宣布与世界500强德国医药巨头拜耳达成协议。拜耳作为多扎格列艾汀上市后的中国独家推销商,负责销售、推广和医学教育等,拜耳方面将先行向华领支付3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双方还约定了最高达41.8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
市场人士分析称,拜耳选择与华领合作,正是看中多扎的巨大商业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所以在多扎还没有正式获批上市之前,就愿意先行支付3亿元首付款。一定程度上是拜耳用自己的信誉,去为华领这样一个突破性的创新药产品进行背书。一旦多扎成功获批,这场糖尿病创新药新贵和中国糖尿病市场老牌霸主的强强联合很有可能分羹千亿糖尿病市场。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临床试验结果看,多扎与数种不同药物联合用药,包括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都有非常好的增效或协同作用,未来公司还将考虑与其他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
(编辑 张明富)
21:11 | 金沃股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提出连... |
20:35 | 9月23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龙... |
20:12 | 蜂助手:加大基于“鲲鹏计算”数字... |
19:59 | 网商银行大山雀参展中国农民丰收节... |
19:50 | 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推介会走进深... |
19:40 | 复星医药拟100%控股CAR-T药物子公... |
19:38 | 零碳动力 革新未来 潍柴氢内燃机正... |
19:22 | 戴维医疗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 |
18:49 | 京港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石... |
18:47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进一步完... |
18:45 | 信邦智能发布股权激励预案 2024年... |
18:44 | 中富通: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 数字...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