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间,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中芯国际宣布,将谋求上海科创板上市。此前,中芯国际已经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大市场上市融资,2019年,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转为柜台交易。若顺利回A,中芯国际将成为国内半导体板块“A+H”第一股。
近年中国内地落地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为中概股创造了回归条件。加上今年4月初,瑞幸咖啡的资本神话一夜之间成为泡影,众多中概股遭受池鱼之殃,中概股的“回归风潮”正在酝酿。
打响新政后“第一枪”
根据公告,中芯国际已向上证交易所递交申请书,拟募资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冲刺科创板IPO。募资金额约40%资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约20%用作为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剩余约40%作为补充流动资金。据投行测算,若按照中芯国际港股5日收盘价15.26港元计算,增发16.86亿股,至少能够融资234亿人民币,若溢价发行,融资金额将会更高。
中芯国际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是中国首家提供移动计算应用28nm晶圆制程技术并实现量产的纯代工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拓墣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中,中芯国际排名第五,占总市场份额4.5%。
数据显示,中芯国际近年来实现净利润处于波动态势,其中2015-2019年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1.24亿元、24.04亿元、8.35亿元、4.2亿元、-12.5亿元。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该消息发布后,资本市场立即掀起巨浪。5月6日,中芯国际港股开盘大涨超5%以上,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2%,股价最高触及17.10港元,市值猛升94亿港元。随后股价有所回落,但仍收涨10.75%,报16.9港元。
A股相关概念股同样出现异动、涨声一片。数据显示,昨日集成电路概念板块大涨5.32%,半导体及元件板块亦高涨4.92%,沪硅产业、安集科技、聚辰股份涨幅为两成,晶晨股份、神工股份、华兴源创等个股的涨幅也超过10%。
“回归”已成市场热潮
毫无疑问,中芯国际选择回归A股,与利好政策落地有关。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相较于此前的标准,大幅降低了中概股回归的门槛。除原有的“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标准之外,新增了“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这一标准。
这无疑为广大在海外上市的VIE架构企业创造了回归条件。《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据数据统计,美国证券市场中超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的中概股只有12只,而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中概股共有37只。这也不难理解,就在4月30日,中芯国际董事会审议通过境内上市议案。
值得一提的是,“回归”已成市场热潮,目前在美上市的京东、网易都被传出已经在港股提交上市申请。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4月30日证监会下调红筹企业回归的门槛,回A吸引力大增,中芯国际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A股或将迎来中概股的回归潮。
促使结构更为合理
事实上,今年4月初,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爆发,中概股遭到空头放大镜式狙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证监会(SEC)在4月23日发出公告,指“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信息披露不完全或具有误导性的风险要大得多”,并建议“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让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进一步蔓延。
受此影响,近期中概股回调明显。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200多家,根据数据统计,4月全月共有99只中概股出现下跌,占比40%。其中跌幅在20%以上的共有18只。需要关注的是,超过70%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海通策略荀玉根团队指出,在海外投资者带上“有色眼镜”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上优质的中概股可能也将面临被“错杀”的风险,估值承压。这将倒逼优质中概股公司借助政策改革的东风回归A股。由于2016年以来A股IPO排队时间明显缩短,以及科创板注册制的落地,更多优质中概股选择直接IPO的方式回归A股。
在其看来,由于许多中国市值大、盈利好的公司在中国香港或美国上市,中国A股并没有全面代表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的代表性不强。未来中概股回归将使得A股市场结构更加合理,科技类行业IPO数量和市值占比将在A股市场逐渐升高,A股的成份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