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钢铁行业“大库存”侵蚀企业利润 河钢股份第三季度业绩下降60%

2019-10-30 19:58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晓玉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玉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钢铁行业集体承压。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正经历结构化调整。

    10月30日,河钢股份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2.93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83亿元,同比减少47.1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8.99亿元,同比下降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5亿元,同比下降60.31%。

    河钢股份表示,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受钢铁行业产能增加和钢铁下游市场低迷等影响,钢材售价较上年同期下跌,同时原料价格特别是进口矿价格同比上涨,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钢铁行业产品价格总体呈下行趋势,三季度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和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下跌3.3%、4.9%;矿石价格持续上涨,三季度普氏62%铁矿石指数环比二季度上涨1.9%,煤焦价格高位震荡;下游汽车板市场同比降幅收窄,但仍延续负增长。可以看出钢铁产品的价格下行确实在上市公司钢铁企业的业绩中有所“反应”。

    对于目前钢铁行业发展情况,永安期货分析师马振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中表示,钢材三季度价格下降的主要是原因是产量大,供需阶段性失衡,据统计8月份钢材全国社会库存比历史同期高近30%,部分地区同比高50%以上,加上之前累积的大库存对钢材价格的压力巨大。

    谈起大库存的原因,马振凯表示,是因为利润高导致的钢铁产量大,所有钢厂近三年都想尽办法增产。从2016年国家开始实行供给侧改革,2016-2018年钢铁行业绝大程度上是靠行政手段限制产量维持的高利润,限产导致的利润高让很多钢铁公司想尽办法提升产能,加上近两年钢铁行业冬季限产的环保政策不再实行“一刀切”,限产的边际影响逐渐弱化,时间一长企业知道如何应对,所以产量就增加了,在需求量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导致大库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曾公开表示,部分企业以铸造铁合金、资源综合利用等名义寻求新增冶炼能力,企图变相增加钢铁产能;个别“地条钢”企业铤而走险,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这种变相增产导致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92亿吨,同比增长9.9%。国内钢铁产量上升,催生进口铁矿石需求增加,进而导致价格过快上涨,从而侵蚀了企业利润。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以来,虽然在地产强势拉动下钢铁下游需求表现依然稳健,但由于环保限产放松、置换产能投产等因素导致行业供给端持续增压,进退之间行业盈利同比较大幅度回落。

    从近期披露业绩的部分上市钢企来看,前三季度多数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达到40%-75%。河钢股份三大主要生产基地皆位于限产区域内,2018年受环保限产影响导致产量受到压制、成本抬升,业绩有所拖累。随着限产放松,今年以来公司钢材产量有所增长,但行业整体供需关系减弱背景下,产量的增长仅能抵消一部分业绩的回落。

    “三季度考虑到钢企原材料库存周期因素,6月份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对盈利的影响滞后体现在7月份,同时8月份宏观预期在外部环境恶化叠加内部地产融资收紧双重挤压下急剧恶化,悲观情绪加剧钢价急速杀跌,河钢股份三季度盈利环比回落23%。”中泰证券表示,“近期调研显示,唐山最新出台的10月中下旬限产方案基本已落实,后续采暖季限产对公司生产影响仍需观察”。

    对于四季度钢铁需求与价格走势,马振凯预测称:“价格上估计不会出现趋势性的变化,维持宽幅震荡。四季度是传统淡季,基本上都是为第二年做准备的,具体还需要观察明年的房地产以及基建投资如何,钢材价格下降以后现在利润并不高,属于一个正常偏低的水平,冬天可能会进入原材料的价格博弈阶段。”

(编辑 孙倩)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