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成为市场热点。回购新规出台后,上市公司回购踊跃,但市场对不同企业的回购案反应出现较大差异,有的公司接连收获涨停板,有的公司则难以“刹跌”。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经营以及现金流情况,灵活运用回购手段,避免盲目跟风。
实施回购
从目前情况看,新规对回购市场的影响较大。据统计,截至11月7日,自新规发布后已有159家上市公司实施161笔股份回购,回购总额达134.29亿元。而10月13日-10月25日,仅75家公司实施80笔股份回购,回购总额为40.49亿元;去年全年回购款金额只有79亿元。多位上市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专项修订对上市公司是重大利好,并火速加入回购大军。
分行业看,实施股份回购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消费行业。财通证券策略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笔数最多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机械、电子、医药,分别为111笔、84笔、73笔和71笔。回购金额占行业整体流通市值比重居前的分别为商贸零售、传媒、轻工制造、家电和纺织服装,回购金额分别为31.64亿元、32.42亿元、10.34亿元、23.60亿元和7.09亿元。回购金额规模居前的则是传媒、商贸零售、医药、汽车和家电。
影响不一
回购新规的推出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修复效应出现分化。
中国平安的千亿回购案受到市场关注。10月29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拟回购总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0%股份。以公司当时的市值计,回购资金超过千亿元。10月30日,中国平安股价低开高走。
此外,发布回购股份公告后,中文传媒、中设集团、东吴证券、英飞特、和晶科技、运达科技等公司股价“一路高歌”。其中,和晶科技于10月26日公告回购预案后,10月29日、30日、31日、11月1日收获4个涨停板。
不过,辉隆股份10月28日公告不超过2亿元的回购预案后,10月29日高开低走,最终收跌,报4.26元/股。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企业基本面情况、回购规模、回购实施程度等因素导致市场对相关企业的回购反应不一。部分企业回购公告发布后,后续完成情况、实施程度没有及时披露,可能导致投资者对这些企业回购方案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存疑,相应的回购方案对股价的提振效应则会减弱。
付立春指出,回购股份对股价刺激的有效性在不同环境下大不相同。上市公司需从自身基本面出发,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自身经营以及现金流情况,灵活地运用回购手段。
华创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君则指出,从股票回购对个股股价的影响层面看,大额回购短期通常能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但长期看,需区分回购目的。上市公司回购分为主动式回购和股权激励注销回购。从长期来看,出于市值管理和进行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目的的大额回购稳定股价效果更明显,而股权激励注销的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偏负面。
15:09 | 新型储能进入发展新周期 仍面临盈... |
15:08 | 北信源发布信源密信产品新功能 AI... |
14:17 | 金力永磁:新建项目逐步落地 优质... |
14:03 | 高德2024全民出行节启动 联合生态... |
14:02 | 光启技术入选中证A500指数 |
14:02 | 美图奇想大模型全新升级 视频生成... |
14:01 | 中捷资源第一大股东拟变更为玉环国... |
13:57 | 海外磷酸铁锂需求大增 万润新能进... |
13:56 | 稳健医疗1.2亿美元收购GRI75.2%股... |
13:56 | 习酒集团“新帅”到位 汪地强出任... |
13:55 | 天成自控拟设立海外子公司并投建生... |
13:54 | 文峰股份控股股东拟1.54亿元转让1...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