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肌体细胞,也是市场经济的力量载体。伴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司内部治理的发展路径也正在经历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深刻转型。
过去十年,中国公司治理的重大制度变革,呈现出治理改革路径明晰化、治理改革内容深入化、治理改革方式开放化、新型治理导入加速化的趋势,逐步构建起以合规和问责等为核心制度要素的治理体系。
迈向新征程,现代化公司治理制度如何紧跟经济社会的步伐与时俱进?回望历史,党建引领始终发挥着“举旗定向”的关键作用。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与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双轮驱动”,共同推进公司治理走向规范高效。展望未来,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渐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我国正逐渐演化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公司治理体系。
“他山之石”到“中国范式”
“他山之石”的现代公司治理概念,怎样在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土壤上生根发芽?站在历史的视角下,去寻找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在中国扎根的现实土壤,从中我们可绘制出一幅我国公司治理分权的演进图景:其先后经历了观念导入、结构构建、机制建立和有效性提高四个阶段。
从改革路径来看,近年来,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主要沿着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的方向进行。
而如今,仅依靠“三会一层”等公司治理结构已不能适应公司业务拓展、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公司治理主体之间动态博弈、激励约束、信息沟通等作用愈发凸显。特别是伴随着科技型公司崛起,传统治理结构迎来巨大挑战。
公司治理如何由“形似”到“神似”?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智力资本越发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资源,公司治理相应出现由传统“垂直型”向“扁平化”的转变,由此也提出了合伙人制下“控制权优先股”等新要求。而在此过程中,科创板对“同股不同权”企业敞开的大门,即一次突破原有制度框架、积极拥抱公司治理发展新形势的大胆之举。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监管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正在经历深刻转变,其将政府面面俱到的管理职能转变为顶层设计决策与监管的治理职能,把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在注册制改革的行进路上,信息披露相关治理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对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与此同时,中介机构作用、董秘队伍建设等得到进一步重视,倒逼上市公司自身推进治理转型。
国企改革十年豹变
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让公司治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引领中国企业提升公司治理能效,推动上市公司改革纵深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从实际“落地”来看,我国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探索,主要是在企业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实践中渐次展开。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进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
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这一从“企业”到“公司”的历史转变,印证了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逻辑在于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此后,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国资国企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一批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力破除,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健发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健全。
发展豹变,初心不改。过去十年,国资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在制度上更加完善,董事会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普遍推进。“两个一以贯之”在实践中更加全面地深化实化细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
具体而言,“党建入章程”进一步构建起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前置程序”等,成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其对于完善中国国有公司治理制度,特别是国有公司的决策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外部监管体制不断创新健全。出资人职能、国资监管职能、指导党的建设职能等三项职能全面履行,综合监督、业务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形成闭环,各层级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权责清单确立,创新完善监管方式,实现了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三化监管”的优势更加彰显。
十年来,不断健全完备的公司治理体系,大大促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能的提升,从源头上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活力、生产效率提供了制度性保证。治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全面激活,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企业普遍推进、大范围破冰破局,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各层级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基本完成签约,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等机制积极落实。
范式创新勇担重任
以现代化企业管理为工具,中国企业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澎湃的动力,担纲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2021年底,我国企业数量增至4842.3万户,比2012年增长1.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翻番。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的20%左右提高到2021年的近30%。中国企业正依托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跑出属于中国发展的加速度。
回望非凡十年,锐意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让中国企业由弱变强、由强向优。展望未来,沿着深化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之路,广大企业信心坚定、斗志昂扬,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合力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18:21 | 禾信仪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
18:21 | 浙江交科:下属公司联合体拟中标乍... |
18:20 | ST华微:聘任于馥铭为公司董事会秘... |
18:20 | 磁谷科技:拟以450万元至500万元回... |
18:19 | “北京普惠健康保”推出自动重新投... |
18:18 |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政企数智化转... |
18:17 | 赛隆药业:提名罗刑燕为公司第四届... |
18:07 | 紫金&天风金铜峰会在杭州举行 |
18:03 | 人社部: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
18:00 | 兰湘子门店视频被指循环播放 回应... |
17:46 |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非遗+旅游”... |
17:44 | 科华生物:控股子公司时荧光PCR分...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