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5月29日,在以“未来金融-金融业的科技革命”为主题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二上,央行科技司副巡视员杨富玉表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金融业的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革新业务模式、创新参与服务,使科技成为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力,为破解金融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对未来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但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一是受技术、成本、风险等因素影响,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科技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总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二是在金融科技背景下,跨行业、跨市场金融服务关联渗透,金融风险更加错综复杂,风险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三是部分机构抢占流量入口,大量汇集金融数据,使得信息金融风险高度集中。
在杨富玉看来,面对上述严峻的发展形势和广阔的发展机遇,如何牢牢把握金融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他认为,一要着力提升金融科技安全可控水平,要坚持技术中性,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审慎应用;建立完善适应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并存的长效机制,完善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安全性评估、风险补偿、应急处置、消费者保护等制度建设;强化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管理,明确金融科技应用的运行监控和风险处置策略,准确掌握和有效处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反金融科技自身先与应用传导风险。
二要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确保金融科技创新不偏离正确发展方向。继续运用科技手段破除金融发展瓶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增强金融普惠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与科技双翼展翅高飞,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三要着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加大对长尾客群的服务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探索金融惠民创新模式,借助移动金融、情景感知等手段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四要着力构建合作共赢、合理包容的发展格局。加强产用合作,通过强化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产用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为产业部门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把握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等历史契机,以金融科技为突破口,增进金融领域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编辑 上官梦露 策划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