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岚 见习记者 梁傲男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人们以出游践行“不负春光”。赏花踏春、民俗文化等活动丰富多彩,文旅消费展现新活力。携程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景区方面,山岳类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70%,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91%。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旅游业专家普遍认为,“吃住行游”等生活服务业消费呈现火热态势,新型消费集聚区和节庆活动促消费效果显著,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预计2024年消费市场将持续升温。
游客出行半径延续扩张态势
小城文旅火爆出圈
三天小长假,短途游成为多数游客的假期首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此次清明假期的出游意愿稳中有升,“赏花+民俗”成为重要特征,合家出游、研学旅游的“一老一小”模式成为亮点。
与往年清明假期不同的是,今年“拼假”长线游热度较高。美团数据显示,从游客结构来看,清明假期跨省出行游客占比增幅显著,游客出行半径延续今年以来的扩张态势。
假期期间,“全国的景区看起来都像有1亿人”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美团数据,清明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其中,北京文旅订单量(含景区、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超170%。
今年清明,新“网红”目的地引领小城游火爆。据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分别为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其中,因麻辣烫火出圈的甘肃天水持续“热辣滚烫”,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
一个出圈标签能带来多大的消费力?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吃一顿天水麻辣烫人均消费3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650元;一张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景区门票仅需8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消费850元。
“随着旅游市场主力年轻化,旅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当地想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讲诚信、重服务,用诚意和更好的服务打动旅客,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出入境超518万人次
日均同比增长近七成
随着互免签证、通关便利和航线恢复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跨境游市场加速恢复发展。
4月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显示,清明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518.9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7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9.6%。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242.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1.7%;外国人出入境5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3.2%。
入境游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港澳居民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观光购物等需求增加,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海外侨胞入境人数上升明显。携程数据显示,曼谷、吉隆坡入境订单最多,通过Trip.com预订入境游接送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18%。
为承接入境游热度,多地纷纷出台相关举措。例如,江苏致力于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境外游客的支付便利度;陕西则启动了西安城墙景区的支付服务优化活动,同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建设了境外融合服务平台,实现境外游客的在线票务预订。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仍是内地游客出游的首选目的地。此外,曼谷、吉隆坡出境游热度较高,曼谷至芭提雅、泰国至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等热门东南亚旅游线路迎来出游热潮。
同程旅游CFO范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中国旅游业的主基调将从复苏过渡到稳定增长,也就是业界普遍认为的“理性繁荣”时期,供需两端将全面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在新的发展阶段,对2024年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
(编辑 乔川川)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