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不同于以往开售当日就战报频发,今年“双12”,家电市场稍显冷清。
由于主流家电品类表现不温不火,各大零售平台也把精力放在了健康家电及家装上,并在直播等方面寻求突围路径。
“‘双12’是年底商家清库存的关键节点,今年家电厂商和零售商大力开拓电商直播等渠道,清库存意愿依旧强烈,但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物流受阻,消费市场仍较为低迷。”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他认为,随着明年物流及市场运转逐步恢复,家电销售市场有望复苏。
大家电在“双12”期间销售遇冷
2022年进入收官阶段,作为今年最后一个重要的线上促销节点,“双12”本该成为家电厂商和渠道商对全年业绩目标发起冲刺的关键时期,然而旺季不旺的现象在“双12”持续上演。
12月10日晚8时,苏宁易购、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同时开启“双12”大促。“开售日截至目前,除菌空气净化器、家用呼吸机、制氧机等健康类小家电销售增长较为迅速,同比提升200%。大家电较‘双11’销量下滑较为明显。”苏宁易购一位北京门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外部因素影响之下,居家人员增多,除菌消毒、健康类家电销售相对火爆,但其他品类家电销量大多在今年“双12”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国美电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往年的“双12”热度虽小于“双11”,但对于商家来说,“双12”依旧关键,厂商通常早早就备足库存。不过,今年不管是在物流还是拣货环节,人员比往年减少了六成,致使很多商品出现备货不足、调货不及时、出货及派送难等现象,特别是重量和体积较大的大家电产品。
另外,今年“双12”,给多位电商渠道人士的感受是,品牌商家和消费者的热情没那么高了。“今年家电品牌商对渠道供货迟缓、向实体零售和电商投放力度减弱、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某零售渠道人士称。同时,今年海尔、格力、美的等家电巨头也在宣传声量上有所降低,低调发布或不发布业绩战报。
据悉,今年,物流是“双12”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11月份以来,受外部因素影响,陆运、航空、海运均受到极大影响,物流及零部件生产厂商人员大幅减少,多个供应商持续出现延长供货期、断供的现象。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在国内物流配送的时间已经拉长60%。而这也直接带来畅销品订单出现规模性退单,不畅销品的产品积压、仓储成本上升,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一位在华北地区的整机生产企业采购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多地促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虽然整体市场遇冷,但在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优惠券的作用下,多地家电市场在“双12”出现小幅升温现象。与此同时,在世界杯等带动下,大屏电视销量呈现上升趋势。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自11月21日世界杯开赛以来,国内线上80英寸以上电视机销量连续两周实现环比增幅超10%。
当下,多地发放政府消费券激发消费活力,家电成为覆盖的重点产品。广州市政府宣布自12月8日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涵盖电商等五大类,将持续至12月19日;深圳市启动新一轮“乐购”活动,宣布消费者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将持续到12月26日;武汉市从12月8日开始发放“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
在这一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随着品牌厂商和渠道商的发力及消费市场好转,明年家电市场有望迎来逐步复苏。
董敏认为,“借着‘双12’等年底促销节点,多地促消费政策对提振智能、高端大屏、健康家电的购买力有重要作用,这为明年市场逐步复苏打下基础。”
“受疫情影响,线下物流依然不畅,消费预期和能力都在减弱,再加上‘双11’刚过,需求的部分提前释放,让今年的‘双12’稍显低迷。家电企业目前应对的可选项不多,高端化和国际化依然是两大抓手。不过,自今年12月份以来,物流受阻现象有缓解的趋势。明年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叠加政策性补贴效应持续,家电业整体有望触底反弹。”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 孙倩)
23:12 | 刚刚,北京跟进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 |
22:42 |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9月PMI... |
17:55 | 赤子城科技正式加入沙特RHQ计划 加... |
17:52 | 贝壳找房西安站与所有经纪品牌联合... |
17:49 | 湖南博物院铜官窑馆开工 新华联铜... |
17:23 | 瑞幸咖啡轻乳茶系列获“2024品质消... |
17:09 | 瑜欣电子:子公司浙江平瑞增资已完... |
17:08 | 好太太: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 |
17:08 | 共同药业:董事会换届选举 |
17:07 | 菲林格尔: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政... |
17:07 | 常青科技:拟向全资子公司常青树泰... |
17:06 | 药康生物:累计回购股份1521975股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