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21日从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了解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会于5月20日在北京举行。方案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评审一致同意通过,下一步专家委员会将建议国家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落实实施。
具体来看,方案围绕优势产业聚集地、重要产品主产地、技术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输出地、循环经济示范地、全国区域合作示范地建设,制定了“1+4+12”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
所谓“1+4+12”,即构建1个世界级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完成“组建中国盐湖集团、设立盐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青海盐湖大学、建设盐湖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任务;实施钾盐稳保障促提升工程、锂产品扩规提质工程、镁系新材料创新突破、钠资源高效开发工程等12个重大工程。
据了解,方案旨在打造“盐湖+”绿色低碳循环盐湖产业生态,推动盐湖产业与轻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战略等紧密协同联动,全面构建产业规模居前、创新能力领先、绿色低碳循环、国际影响凸显的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评审委员会认为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了可靠发展路径,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方案将给行业发展制定统一标准,肯定会有一些产业政策同步推出。”青海某从事盐湖提锂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属于顶层设计,对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及人才培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