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10月11日,华晨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停牌公告,以发布拟进行出售的有关事项。在此之前,宝马集团曾宣布计划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份从50%增至75%,双方已签署相应的协议,仍需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以及华晨中国股东的同意。
宝马公司表示,此次交易价值约为36亿欧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的合同期限将从原来的2028年延长至2040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股权调整将在2022年完成,《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正是中国政府承诺的汽车开放五年过渡期结束的时间点。届时,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都将取消,中国汽车行业将实现高程度的开放。
事实上,结合此前宝马牵手长城汽车,摘得新能源车股比放开首个合资头衔后。宝马公司拟36亿欧元增资华晨,有可能捷足成为传统车股比即将解禁后的首个受益者。在汽车行业频发盈利警告的现有形式下,宝马“双蹄疾奋“的快速布局,彰显了其欲通过提高股份进一步提高在华话语权,并籍此深入推行“在中国为全球”战略的决心。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合资股比限制不断放开的同时,汽车市场内的利益划分也将实现再平衡,我国汽车市场内的竞争将更加充分,在中国汽车产业效率与规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股比放开有利于中国汽车技术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华晨宝马还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投资30亿欧元用于沈阳现有及新增生产设施建设,并在辽宁沈阳铁西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华晨宝马第三工厂,新工厂将使基地原产能翻倍。
对此,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表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成功发展与华晨宝马密不可分。作为宝马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宝马十分珍惜在华投资机会,愿以新工厂落地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华合作。
再掷287亿元布局中国
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
事实上,在过去的15年中,华晨宝马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发展功效显著。数据显示,2017年,华晨宝马在铁西和大东的汽车工厂生产了近40万辆新车。
目前,6款宝马车型在沈阳生产,铁西工厂生产宝马1系轿车、宝马2系ActiveTourer、宝马3系轿车(包括长轴距版)以及宝马X1(包括插电混合动力版);大东工厂主要生产宝马5系长轴距版(包括插电混合动力版)和宝马X3。
未来大东工厂将继续进行车型改款及扩大工作,虽然该工厂产能将保持不变,但是将扩大工厂架构为未来生产宝马车型应对市场需求的增长做准备。宝马指出,在上述措施之下,所有动力系统(燃油、插电、纯电动)的车型将可共线生产,宝马车型在华晨宝马工厂的总年产能将逐渐增加到每年65万辆,创造5000个新工作岗位。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宝马表示,公司计划把中国作为电动车基地,全面出口全球。从2020年开始,纯电动的BMWiX3也将于大东工厂下线,这款车型将只在中国生产,不仅供应中国市场需求,也将出口全球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销售同比增长近五倍,其中两款国产新能源车型的累计销量首次超越一万辆。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为配备BMW第五代电力驱动技术的新型动力电池,华晨宝马一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动力电池中心,今年5月份,动力电池中心的二期工程已经动工。此外,宝马集团也与宁德时代确立了价值40亿欧元的电芯采购意向,其中包括在德国的15亿欧元和中国的25亿欧元。
对此,科鲁格表示:“宝马坚信中国市场是实现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市场。通过持续的投资,以及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继续落实宝马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2022年全面解除限制
技术竞争扮演关键角色
事实上,随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正式施行,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取消股比限制、扩大开放的排头兵。此外,2020年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也将取消,到2022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也将最终解冻。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专用车产量为160万辆,同比增长38.7%;而同期,我国整体汽车市场产量为2812万辆,同比增速仅3.2%。有专家认为,从专用车这一细分市场开始切入,放开合资股比限制,不会对专用车市场格局的产生影响。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股比确定放开后的首个案例,前不久宝马牵手长城汽车获得广泛关注。尽管合资双方的股比虽仍为50:50,但这是双方心甘情愿的平起平坐,即是双方通过对对方实力、战略意图进行深入理解与认识后谈出来的结果。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和行业洗牌都将加剧。尤其作为自主品牌如何在5年内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将成为其立身之本以及与外资谈判的关键筹码。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